吴必虎:民族文化旅游供给研究
纵观研究文献,可以发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主要分为供给方面的研究、需求方面的研究和旅游影响研究等三个方向。其中供给方面的研究最为集中,可进一步划分为资源开发、产品(线路) 设计、旅游商品等三方面内容。
(一)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
首先集中分布在资源的分类、开发、利用和保护方面,尤其是在分区域的民族、民俗旅游资源的研究上更为集中。许多学者结合具体地区的民族、民俗旅游资源,进行旅游业现状分析、评价,论述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措施,有的还进行了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的设计。② 其中王若及管宁生对云南丽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、③莫高对杭州民俗旅游的研究、① 黄少辉对海南岛少数民族专项旅游的研究、②徐飞雄对湖南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特点及开发的研究、③吕继祥对开发泰山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资源的研究、④ 李彬对山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、⑤吴承忠对鄂西土家族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的研究、⑥ 张捷对九寨沟藏族民俗文化与江苏吴文化民俗旅游资源比较的研究、⑦陶伟等对宁夏回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、⑧罗明义对开发云南民族文化旅游的研究⑨等具有一定典型性。
综合他们的研究看,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。
1. 提高认识,加强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引导,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。民族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主潮之一,应提高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重要性的认识。因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多个方面和多个部门,必须强化政府的宏观引导及调控,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,实现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和科学开发,实现经济、社会、环境效益的多项有机统一。
2. 加强民族文化旅游理论研究。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需要科学的理论、知识和行之有效的手段。与开发和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客观需求相比,理论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,还有待于科学化、系统化。需要依靠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借助学科的理论知识、研究方法,站在时代的高度,对民族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再认识,深入探究其内涵,推动民族文化创新。
3. 突出特色,统筹规划。特色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生命线。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
开发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,必须进行统筹的规划、分期实施。应优先开发旅游资源特色突出、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,保证其优先发展,以带动整个地区民族旅游业
的发展。
4. 开发中旅游点、线、面应有机结合,形成立体开发网络。选择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,依托民族民俗博物馆、自然民族村落或模拟村落建立民族民俗旅游点;围绕这些旅游区(点) 的开发,实行区际合作,推动地区间联合行动,开辟民族民俗旅游线路;依托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城镇,系列开发成集自然风光、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区。
在开发中要遵循特色性、保护性、参与性、文化性、乡土性等原则,防止旅游区原生文化的西化、汉化、庸俗化和城市化。
5. 培育人才,提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品位。提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品位,需要各方面的人才,尤其是民族学、民俗学、人类学、文化学、经济学及规划设计的人才。为此,必须加强人才的培育。要特别注意将纯正、丰富的民族、民俗文化内容充实到各类教育培训中去。
6. 大力宣传,树立民族文化旅游的形象。要更新旅游宣传观念,把宣传促销看得和旅游资源开发、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新同等重要。应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手段,尤其是公共媒介和电脑网络的手段,加大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宣传,树立民族文化旅游的形象。
文章来源: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研究院